南沙群岛在线

南沙群岛在线首页 | 南沙群岛简介 | 声索国政策与观点 | 南沙群岛档案室
南沙群岛历史点滴 | 南沙群岛地图 | 南沙群岛有关书籍 | 南沙群岛岛礁数据库
论文期刊与出版物 | 南沙群岛论坛 | 南海问题研究机构 | 南海争端评论与研究
周边各国军备信息 | 南沙群岛新闻 | 周边各国政经信息 | 南沙群岛图片 | 统计数据

南沙群岛在线 南沙群岛历史点滴 南海诸岛(1989年——2005年) 更新日期: 2005-11-22 10:13


标题:潮起潮落写青春
作者:李仁臣 凌志军
日期:1994.06.06
版次:01
版名:要闻
专栏:南沙西沙巡礼①
正文:


  潮起潮落写青春
本报记者 李仁臣 凌志军
在那云飞浪卷的南海上,有一串明珠闪耀着光芒,那就是我们伟大
祖国的神圣领土南沙群岛。
当我们经过两天三夜以大海苍穹为伴的寂寞航行之后,忽然看见汪
洋中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看见蓝天下钢铸石雕般屹立的威武哨兵,看
见哨兵脚下那座浪拍波涌的白色礁堡,我们的心震颤了,眼眶湿润了…

这是夏日的一个黎明。日出波涛之巅,海燕与霞光共舞。我们乘坐
的补给船驶抵南沙渚碧礁海域,马上换乘小艇直奔礁堡而去。临近礁堡,
两行赫然大字辉映在金色的海面:“志在天涯戍守渚碧礁盘”,“心系
祖国永葆国门平安”。这最初的景象,使我们产生了全新的感受。随后,
我们又登上了赤瓜礁、东门礁、华阳礁、南薰礁、永暑礁,和驻守在这
里的海军官兵共同生活了12天,了解了他们的生活与工作、欢乐与艰
辛、爱与憎,我们的感受就愈益强烈了。
饮水、吃菜、洗澡在这里都是一种享受。在他们精神世界里闪耀着
传统美德中最珍贵的东西
在我国版图上,南沙群岛包括200多个岛屿、礁滩和暗沙。人民
海军的官兵驻守在其中6座珊瑚礁上。
“珊瑚礁”,是隐伏在水下的珊瑚石群。她是海底世界的山巅,却
不肯彻底显露其峥嵘与秀丽,只随潮起潮落,若隐若现。守礁官兵的立
足之地,是人工建造的水泥平台和房屋。大者如足球场,小者不过篮球
场大小而已。
不身临其境,很难想象这里生活的艰苦。我们见到的官兵,全是古
铜色面容,唯有牙齿洁白,这是饱经日晒雨淋风卷浪袭留下的痕迹。南
沙靠近赤道,高温、高湿、高盐,据说烈日能烤熟鸡蛋,海风能使一架
崭新的机械在短期内锈蚀斑斑。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皮肤晒了脱,脱了
晒,没有人能说清自己究竟脱过几层皮。
淡水,在这里是真正的生命之水。礁堡上有几个人就有几个25公
斤容量的塑料桶,一桶水要用一周。因为淡水要千里迢迢运来,一吨水
价同一吨油。小小一盆水,总是要在洗脸、刷牙、擦身、洗衣之后,再
用来浇菜。
蔬菜,是小礁上最珍稀的东西。它在热带的季风和烈日中极难生长,
所以每人一周常常只能分得几片菜叶,罐头是当家菜。“吃伤了,看到
罐头就恶心。”班长丁拥中说,“吃不到青菜,人人嘴里溃疡,皮肤溃
烂,这几根青菜真是宝贝,一点也舍不得丢。”守备部队政委张万华给
我们讲了一根黄瓜的故事:小礁上的战士探亲回来,带了土、菜籽和菜
苗,顽强地试种适应恶劣环境的蔬菜,居然让他们在一个弹药箱里种出
一根黄瓜。他们天天围它转,舍不得吃。有一天,礁上来了客人,他们
决定摘黄瓜待客,黄瓜被切成纸片般薄,23个人围着这盘黄瓜,谁也
不忍动箸。最后,每人放一片在嘴里。黄瓜有点苦涩,“可是,我觉得
这是有生以来吃到的最甜的黄瓜。”张万华说,“谁也舍不得嚼,那是
在嘴里一点点含化的。”
尽管如此,环境的艰辛与物质的匮乏,在官兵们看来并不是最难忍
受的。
“最难忍受的是寂寞。”
“白天看大海,晚上数星星。”王海岛这样描述礁上生活的单调。
这个来自海口市的战士,上礁第一感觉是“太安静”了。他习惯了热闹
和喧嚣,怎么也想不到这世界竟会有如此安静的地方,更想不到与世隔
绝的滋味竟是这样苦涩,听不到广播,看不到我们的电视,一连数月没
有祖国大陆的一点点消息。摆脱寂寞的最好办法是拚命工作,可人总有
闲下来的时候。日复一日,性情都会憋得变了样,焦虑,烦躁,不由分
说地发怒,对着波涛喊叫,想骂人,想要砸烂眼前的巨石……“带一条
狗去吧,”大陆上的一位战友说,“也许狗的叫声可以让你们快乐。”
一条狼狗乘船而来,它真的给礁上带来了乐趣。可是,不久狼狗便失去
了往日的威猛,不再叫,也不再跳,只望着海失神落魄,几个月后,它
疯了。战士们含着泪,为它扎了一个小竹排,放上淡水和罐头,希望潮
汐载着它漂向彼岸。
莫非我们的水兵真的没有生活的快乐?
“哈!你把我们看得也太可怜了。”战士韩才兵笑道。战士自有战
士的胸怀。礁堡里的图书,几乎每一本都被翻烂了,在礁上集饭厅、乒
乓球室、会议室、娱乐室为一体的“多功能厅”里,傍晚也时常飘出唱
卡拉OK的歌声,永暑礁上还定期举办自己的“综艺大观”晚会。几乎
每一个礁上,都有战士们亲手建造的“海上花园”。东门礁上的花园可
能是世界上最小的花园,直径1.2米,铺着一层银色的珊瑚沙,里面
摆放着千姿百态的海石花。百花丛中,镶嵌着各种海洋生物标本。站在
这样的“花园”前面,谁不为他们的精神追求所打动?不过,对于小韩
来说,最快乐的莫过于捡海贝。“水底下有好多海螺、海贝,好看极了。”
他说着,打开自己的柜子让我们看。他的用品真简单:一块肥皂,一卷
卫生纸,几套换洗的衣服,其余就是他珍藏的宝贝:一个六角螺,一条
干鱼,最可爱的是三个小小的贝壳,整整齐齐地摆放在迷彩服上,黄白
相间,斑斑点点,晶莹透亮。“这叫虎斑贝,我想带回家去,让爸爸妈
妈看看南沙有这么漂亮的东西。”说着说着,他忽然停住,想了想,拿
起其中两个送给我们作纪念。
“只要一个就行了。”我们说。
“不!”他执拗地坚持,“一定要两个在一起,一个太寂寞。”
我们有点感动:“那你剩下一个不是也寂寞吗?”
他笑了:“我再去拣一个回来,就又是一对了。”
听了小韩这番话,我们在想,当一些青年朋友哼唱着《寂寞难奈》
的歌谣时,他们懂自己的同龄人为国戍边遇到的那种寂寞吗?他们懂这
种寂寞蕴含的深沉内容吗?这些战士,看上去是那么粗犷质朴,却有着
如此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他们过不上普通人都有的那种生活,忍受着
常人难以忍受的困苦,却保有如此乐观的情绪、美好的情操。在他们的
精神世界里,闪烁着我们民族传统美德中最珍贵的东西。平凡中的崇高,
往往并不表现在刻意追求中,也没有功利主义的出发点,而是默默地、
持续地、尽心地做着毫无轰动效应的那些事情,并且平静地对待人们的
礼赞,认为是自己应该做的。在南沙官兵身上体现的就是这种魅力。
重视海洋,寄希望于海洋,为祖国守卫海疆,使他们对南沙情深如

“这里是那么小,又是那么大。”战士肖志强生长在中原名城洛阳,
从小未见过大海,现在脚下立锥之地,眼前水天相连,发出这样的感叹
是不奇怪的。可是,王海岛自幼与大海为伴,也怀着和肖志强同样的情
感。他说,“到了南沙,我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海洋,什么是真正的蔚
蓝色。”另一个战士关建军,谈起他在南沙守礁数月的最大收获,说是
“心胸更加开阔了”。这个来自黄土高原的战士,站在军舰的前甲板上
告诉我们,部队批准他提前离礁返回大陆温习功课,准备报考军校,考
的是海军专业。
不了解海洋,不会具有这样的情感。他们生活在一个甚至不用货币、
没有市场的狭小世界里,但却有着当今最现代的意识,这就是重视海洋,
寄希望于海洋。这种意识正在成为南沙官兵精神世界的基础;这种意识
带来对未来的憧憬,带来为祖国守卫海疆的责任感,激发他们迎击困难、
面对挑战的勇气,给他们的生活注入活力。
和他们在一起的日子里,听他们谈论最多的是海洋:
“海洋是一片蔚蓝色的国土,她的面积相当于祖国陆地的1/3呢。”
“南海的面积,几乎占了全部海洋国土的2/3。”
“南海可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域之一,我们国家60%的外贸运输
要从这里经过。”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不要忘了我们对祖国海洋的责任。”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大力开发南沙?”
南薰礁,为六座礁盘中最小的。在这座礁上,有一块意味深长的墙
报。其中一篇说到,“南沙群岛的油气储量350亿吨,被称为第二个
波斯湾,相当于8个大庆油田。有浮游植物155种,浮游动物200
余种,贝类66种。我国现有通往国外的39条航线中,有21条是通
过南沙或附近海域……”。此文题为《南沙的经济价值是多少?》,在
南沙举办的知识竞赛中,这是个官兵们稳得满分的题目。
海洋意识已经根植在南沙的官兵心中。一个战士以诗言志:
有人说/黄色代表金钱/黑色代表学位/面对这色彩纷呈的世界/
我义无反顾地走向蓝色/因为蓝色代表海洋。
准备报考军校的关建军和我们同船回大陆。问起他此行的感想,他
说:“说老实话,天天看海,真有点腻了。”尽管如此,他对未来的选
择却是:“还要回到海上来,这里有更多的希望,更多的机会。”
永暑礁为南沙官兵守卫的六礁之中面积最大的一个,也是他们生活
和工作的中心。有机会登上这里的人,都被一副独特的对联深深吸引。
上联:染一身古铜,纳民族大业,天涯须眉潇潇洒洒,烟波浩淼中,
审潮起潮落真如壮丽人生,留一朝豪气皆成千古风流。
下联:铸一副铁骨,承祖国重任,军营男儿轰轰烈烈,云海变化处,
看日出日没都是锦绣河山,送一日时光化作万载辉煌。
横批只一字:家。
战士告诉我们,在征集横批时,他们有许多话想表述。应征横批多
至几十条。最后,万语千言汇成一个“家”字。这也许是战士心中含意
最为博大的家。
他们也想家,想亲人,但是在小家与国家之间,祖国利益永远是第
一位的
但是,官兵们心里并不是没有他们自己的家。
“你问我最喜欢唱什么歌?”在东门礁上,一个战士以歌作答:“
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白发;说句心里话,我
也有情,常思念梦中的她,梦中的她……”
海军上尉黄新良也喜欢这首歌。不过,他有一个遗憾,“这歌怎么
没有写到女儿呢?”他和他的女儿的故事,普普通通却令人感叹不已:
“我最大的快乐是躺在床上看女儿的照片。她3岁了。可是我和她
在一起的日子还不到三个月。她是我的第二个孩子,第一个是男孩,爱
人生他的时候我守在礁上,没能回家伺候他们娘儿俩。不几个月,儿子
死了。后来爱人就怀了她。我心想,在她出生的时候一定守候在她们身
边。谁想到,南沙离不开人呀!我还是没能回家,只能遥算着女儿出生
的日子。直到爱人出了产院,还没有我探家的消息,她生气了,不再理
我。那些日子,我真的觉得对不起她们,听到别人眉飞色舞地讲述儿女
的趣事,就会突然冒出一种难受的滋味。晚上躲在机房里面偷偷流泪,
白天望着北边的海,盼着有船带来她们的消息。一直等了41天,终于
盼到了一封电报,只四个字:‘母女平安’。这么简单,可见她还在怨
我,我更感内疚。女儿满月我收到她的照片。那真是我平生最快乐的一
天。我把女儿的照片放在枕下,一会儿就抽出来看,连到机房去值班,
也带在身边。那真是一种享受。这种思念一直伴着我完成任务后探亲回
家。这时女儿已快一岁了。长得好大呀。我兴奋得两天没有睡着觉。晚
上挨着她躺,过一会儿就起来看看她的脸,翻来覆去,爱人说我神经病。
咳,你们可别笑我,她太可爱了,特别胖,像个小菩萨一样。就是不认
我这个爸爸。我一抱她,她就大哭。这不怪她。我才和她一起呆了十几
天,部队一封急电,我就又赶回南沙。”
这些远离父母妻儿的人对于家的深深怀念,只有来到他们中间才能
感受得到。他们彼此分担着怀念,分担着喜悦和忧伤。一个人得了儿女,
全体都快乐得好像作了爸爸;一个人有了女友,每一个都沐浴在幸福之
中。从基地来的船几个月才一次。每次都会带来欢乐,因为船上有他们
企盼的家信。我们在渚碧礁上看到了这个欢乐场面:一位干部拿着信,
周围全是急切的眼睛。每念到一个名字,就会爆发一阵欢呼,就会伸出
一片胳膊去抢那份快乐。战士詹美鑫已经接到六封信了,却仍眼巴巴地
望着,他还在等一封信。终于,第七次叫到他的名字,“是我爸爸的。”
他大叫一声,跳起来……这时候如果有一个人没有接到家信,所有人都
会感受到他的忧伤,都会争着把自己的信递上,“喏,我们的家信也就
是你的家信。”
在华阳礁上,我们见到一个战士开口就笑,他叫苏羽成,四川双流
人,22岁,已第三次上礁了,是报务兵。他说:“我性情开朗,适合
在这种环境里工作。军人嘛,以苦为乐,以苦为荣。”他的战友说,苏
羽成遇到什么不高兴的事都看不出来。别人收到信的这一天,他没有收
到。他说:“我父母不识字,写信要求人,不容易,我已一年多没收到
家信了,没有信说明家里平安,收到信反而是有事了。”每次上礁,都
碰上他的生日,战友们为他庆贺,“小加餐”,他很激动,“长了这么
大,就过了这三个生日,过生日是最开心的事。”
这是一个节日的夜晚,战士们以水代酒,举杯齐眉。礁长周建明说,
“来,让我们每一个人讲一句最想说的话。”接着每一个人都袒露出心
中的祝愿:
“我祝病中的妈妈早日好起来!”
“我祝爸爸妈妈万事如意!”
“好久没有接到女朋友的信了,咱南沙人潇洒一点,不管她还跟不
跟我好,我祝她幸福。”
“我从小是个孤儿,村里的父老乡亲把我养大,我祝他们生活越来
越好。”
这个部队的政治委员张万华告诉我们,南沙的官兵正在塑造“南沙
精神”,概括起来是20个字:无私奉献,热爱祖国,英勇作战,团结
友爱,艰苦创业。其中每一句都包含着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龚允冲结
婚9年仅仅和妻子在一起生活了9个月;伊保义想要回家经商,却表示
只要部队需要他仍会坚守南沙;黄铁强将自己所有的营养品全都留下,
准备带回家去给体弱的妈妈,可是妈妈去世了,他却不在床边;何正会
在海的湍流中救回了战友,却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南沙的官兵们并非没有属于个人的情感。他们的可贵之处,在于一
种对历史和未来肩负责任的精神,一旦祖国需要,他们便会放弃自己的
一切,便能够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艰苦和牺牲。
吃尽南沙千般苦,并不是问题的全部。他们正用自己的双手为建设
南沙添砖加瓦
凭借精神的热情和道德的完善,可以使人忍受少见的艰苦和牺牲,
因为崇高的使命在他们心中。但是,这不是问题的全部。另一个重要方
面同样不能忽视,那就是要竭尽全力创造一个生存与发展的物质环境。
礁上旧的一代“高脚屋”已为新一代水泥建筑所替代,鸡鸭猪也安下家
来;顽强的小花小草开始扎根,小小的菜园平添片片嫩绿……这一切都
意味着,生活在南沙的官兵懂得必须以现实的条件为起点,逐步给他们
的世界添砖加瓦。
6年前,官兵们的第一代营房仅仅用竹竿捆在一起,凌空支撑在波
涛上,所以叫“高脚屋”。每遇台风,摇摇欲坠,下雨时则不能遮拦。
几个月后建起第二代营房,铁皮结构,钢架支撑,坚固程度超过竹棚,
可是酷热难当,在海水的强烈腐蚀下,不能持久。现在,第三代营房是
永久性的,水泥筑成,地基直接筑于水下礁石,水面上为楼式结构,面
积也大大扩展。这样,官兵们就不仅有了守备的依托,而且有了一块小
小的生活天地。
这里没有土壤,没有淡水。维系官兵正常生活的一切用品都来自大
陆,他们本来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这一切,可是却一定要开辟出南沙的
新天地。
土壤和肥料被从大陆上运来了,一袋又一袋,积少成多,搅拌着南
沙的珊瑚沙,铺垫在废弃的弹药箱中,又在上面覆以特制的防晒网,这
样就组成了南沙的第一代菜园和花园。菜籽、花种和树苗也来自大陆,
强烈的日照和海风的侵蚀,使千辛万苦运来的几十个品种,只能保留其
中几个。尽管如此,年复一年,小小的礁堡上面终于生机盎然。金桔、
枇杷、松柏、仙人掌,油菜、辣椒、白菜、空心菜,还有一棵西红柿和
一棵冬瓜,正在南沙永暑礁上成长起来。
看惯了大陆上日新月异的变化,一定会觉得这些事情微不足道。的
确,变化是那么微小,但是,在南沙,它们却凝聚着官兵们的千辛万苦、
顽强追求,同样是了不起的。
正是中午时分,我们走进一个小小的工棚,一股热浪立刻就把我们
紧紧裹住。难以想象在这样酷热的地方居然有人居住。一个伟岸的身躯
立于眼前,他是海军少校裴伟学,率领一支小队长期在南沙负责工程的
建设和维护。由于酷热,他此时脱光了上衣,前胸后背挂满晶莹的汗滴,
“真不好意思,没有穿军装,跟水洗似的。”他抱歉地笑笑,一挥手将
汗抹去,可是接着又是一片汗溢出来。仅仅在这一刻,你就可以想象,
他在建设南沙的日日夜夜里洒下了多少汗水。他和他的战友是建设南沙
的第一代人,在未来南沙的开发史上,毫无疑问,他们应当写在第一页。
人类文明的发展,总是生生不息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综合作用的
结果。南沙群岛的这群好儿男,在潮起潮落中谱写壮丽青春,他们平凡
的故事给予我们的印象,日益鲜明可爱、激动人心。我们就是带着这样
的感受,向读者如实报道我们耳闻目睹的一切。
               情系祖国母亲海(编后)
 在波涛汹涌的南沙群岛,没有繁华的街市,没有如画的田野,没有
依偎的情侣但是,这里有一群真正的男子汉,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用

青春的价值是什么?有人要用青春换取仅仅属于个人的东西,有人
要用青春赌明天……他们呢?经过烈日和风浪的洗礼,找到了自己青春
最有价值的内涵。这就是为了祖国的需要,默默奉献人生最壮美的年华。
不说别的,当都市里五花八门的饮料使人眼花缭乱时,他们有时却
连淡水都喝不上;当有人抱怨食堂卖的黄瓜不可口而倒掉时,他们却为
一片黄瓜而谦让再三。这是多么大的反差!相比之下,那些斤斤计较个
人蝇头小利的人,那些拜金主义者,难道不应该感到惭愧吗?
改革和建设的大潮涌起,确实给人们带来许多实惠。但是,不能忘
记像南沙卫士这样的人为我们付出的一切。今天,我们的祖国比以往更
需要稳定,南沙卫士们正是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才“情洒南沙礁,笑傲
天涯苦”。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南沙卫士将信念化作行动,为我们做出
了榜样。
今天,本报开辟《南沙西沙巡礼》专栏,将连续报道驻守南沙、西
沙部队的动人事迹。

人民日报 1994-06-06


关于本站 | 联系我们 | 本站活动 | 支持本站 | 网站地图